足迹

第九十二章 物色(1/1)

不过,杜双双等人的离去只会让张慧慧心情大好,随后众人又欣赏起了花灯来。

沈宅门前挂着的花灯足有十余盏,每一盏都贴了谜面供人猜谜,大家聚在这里的原因也正是在此。

沈四老爷的十盏花灯上,有十个谜面,闯关者需要一盏一盏的猜过去,若是心中有了答案,便写在旁边的纸上,不能互相剽窃,最后谁答的又快又好,便能摘的彩头。

这彩头可是真正的彩头,乃是沈四老爷拿出来的白银十两!

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,也都各有白银五两、二两。

这样的彩头,不可谓不丰厚,所以沈宅的门前聚了不少人,有看热闹的,也有跃跃欲试之人,纷纷伸长了脖子等着,不时还议论几声。

因为比赛制度的限制,参加者只能是读书识字之人,排除了瞎起哄的平头百姓,更是无形中提高了这场比试的水准。而且,沈四老爷是个精明人,他美其名曰,“此举乃是为了帮助贫寒学子,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科举。”

片刻后,沈四老爷便开口说话了。

“各位乡亲父老,还请听我说。”他清了清嗓子,冲着众人的方向说道。

大家都停下了议论,等着沈四老爷说话。

“多谢各位给沈某这个面子,前来参加今夜的灯谜大会。沈某不不甚感激。下面还请咱们刘桥镇的父母官说两句。高县令,请。”沈四老爷适时地把发言权转给了高县令。

高县令也不客气。接着说道:“本次灯谜大会的规则大家也都清楚了,彩头也已经设置好了,就在这三个托盘之中,还望各位学子能广发才智。拔得头筹啊!”

说完,沈家的官家便解开了托盘的红布,银灿灿地,分别是十两、五两和二两。

众人都是一阵叫好,高县令很满意这样的反映,又说了几句,便宣布比试开始。

虽然,沈家的家仆便站在了两侧,陆续搬了条案和笔墨纸砚过来,摆在沈府大门的台阶之下。猜出了谜底的人。需走到台阶之下写出答案才行。

等一切准备就绪。早已摩拳擦掌的文人学子们便纷纷向沈宅走去。

“哥。你也去试试吧!”苏雪便对苏雨道。她对苏雨的水平还是有些信心的,反正也不用叫报名费,玩玩嘛!至于她?还是算了。自己有几斤几两重苏雪还是拎得清的。

苏雪沉吟了一会儿,他对银子有些心动,然后就点头走了过去。

“加油!”苏雪小声地为他助威打气。

“谢公子不去玩玩么?以谢公子的才学,必然是头名,到时打赏给这些小厮下人也是好的。”高县令对谢三建议道。

谢三冷冷地看了他一眼,“高县令没听沈四老爷说么?此举乃是为了可以让贫寒学子有读书科举的银两,不能因为家中贫困便放弃了科举之路。我平国乃是以文治天下,当今圣上更是最为看重科举。我若是去了,没得头名便罢了,若是得了头名。岂不是觉得他人的读书之路?若是有人一纸状告到上面去了,我又该如何自处?高县令这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呢!”

“这......”高县令听得冷汗直冒,本来是想拍个马屁的,没想到拍到了马肚子上,还挨了一蹄子,老脸涨的通红,连连赔罪,“小官岂敢岂敢,是小官糊涂了,还望谢三公子莫要怪罪才好。”

谢三便道:“罢了,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,下次切记不可如此鲁莽才是。”

沈四老爷在一旁听的冷笑不止,面上却道:“谢三公子严重了,高县令也只是无心之失罢了,还望谢三公子大人有大量。”

谢三点点头,揭过不提。

他可以对高县令说那一番话出来,却不能不给沈四老爷面子。

说起来,沈四老爷乃是和他父亲的交情,算是他的长辈。这也算上次沈四老爷嫁女,他为何会代替长辈过来贺喜的原因。

然而,也仅仅只是过往的交情罢了。谢三想,否则,他们这些老狐狸又怎会一个也不过来,只让他们这些小辈跑腿?还不是怕有所牵扯,不好在圣上面前交代。

谢三目光转向正在解谜的众人,心中想的却是二十年前的往事。

那时候他尚未出身,只是听父辈略略提过一些,却不肯深说。

这些年下来,他循着线索,已经得知了不少事情,那些事,自然瞒不过他。更何况,他此行更是被圣上委以重任,并不仅仅只是避婚那么简单。

圣上自然也对他交代了不少,谢三又岂会不知这些人的算盘?

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,谢三理顺了脑海中的一些事情后,便专心地看起了学子们的比试。

此时,已经有好几人解出了三题,正往第四个花灯踱步而去,很是悠闲。

谢三满意的点点头,暂不说解题速度如何,单单这份从容淡定便有了一份气度不凡在其中,可以看出这几人都是极有自信和风度的,倒是可以试用一番。谢三在心里盘算,有仔细看了几人一眼,一一记下了容貌,不时与身旁的随从低语。

“青玄,稍后你去打探一下这几人的出身家事如何。”他对那人说道。

叫青玄的随从,便是除夕那夜之人。

青玄点点头,“是,公子。”随后便往后退了两步,不再打扰谢三的兴致。

谢三心中在细细思量:这苏家兄妹二人却俱是不凡,怕不是凡俗之人,倒是有必要仔细打听一番。谢三心中下了决心,不知是否如他所想一般,只是为了公事。

他看着稍稍落后那几人一筹的苏雨,心中甚是满意。

且苏雨虽然落后,却也不急不躁,只是沉思,并没有剩余之人的皱眉跺脚的丑相,看来日后也必堪大用。心中虽这样想着,但却不希望借由青玄之手,至于其他人,更是不能,觉得只要亲自去做才有了几分保险。

显然,对于苏家兄妹,谢三抱着与其他人不一般的情感,只是他自身尚未察觉罢了。

却说苏雨这边,卡在第三个花灯之前已经甚久,迟迟没有挪动脚下的步子。

这花灯的第一题是:元宵出门赏灯(打一俗语)。

很是应情应景,也甚是简单,苏雨稍稍一想便有了答案,正是“外行看热闹”。

第二个花灯上则是“元宵之后柳吐芽(打一常用成语)”。

这也很简单,他略一思索便明白是“节外生枝”。这两题都与元宵有关,也不难猜,估计是入门级的,可这第三题嘛......

苏雨又在心里仔仔细细地想了一遍谜面:云盖中秋月,雨淋元宵灯“,谜底还是一个成语,只是相比起前两个来,要难上不少。

久想而不得答案,苏雨虽不着急,可也明白大约是与彩头无缘了。这几两银子,对于他和苏雪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,至少能让小妹多吃上几次肉和大米......

他面上虽没有显露,心里却是有些遗憾。

只是这些天和苏雪相处下来,再加上一年的贫困生活,苏雨已经算得上是当得起家的男人了。他明白,哪怕小妹再聪明能干,很多事情也必须由自己出面才行。毕竟一个女子抛头露面,总是要被人说嘴的。

因此,苏雨平日里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苏雪的做派。虽然和苏雪在一起或者和熟悉的人一起时看不出来,可若是要他独挑大梁,一定会让所有人吃惊不少的。

抛开这些杂想,苏雨专心应对眼前的问题。

正如苏雪常常说的那样:无论成与不成,总要试一试才好。我努力过,日后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了。如果试都不试就放弃了,那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。

“中秋的月亮被云彩遮盖,元宵的花灯便被雨淋湿,两者有何联系不成?”他心中猜测颇多,却都对不上号。

在苏雨被难住的同时,那三位已经走到第四个花灯之下的人,也久久都未动了。

他们面临的难关是:离别四十年,本聚在元宵(打一字)。

其中一位瘦骨嶙峋之人盯着花灯欣赏了几眼,才垂下了头,在心中不停地拆字拼字。

其他俩人也都如他一般,只是明显情绪低落了不少,唉声叹气地,眼神也变的有些焦虑,四处张望,根本没有集中精神。

他们本以为,以自己的学识,这猜灯谜乃是手到擒来之事,若不是有银子的彩头摆在那里,根本不会尽力。此时方才知道,天下没有白得的馅饼,这银子,果然不容易到手。自己首先便挫败了几分,没有一开始的悠然自得了。

谢三在一旁看的心中摇头不已。

本以为能在刘桥镇发现几个人才,这样办事也方便的多,却不料都是徒有其表罢了。只有这人,还算不错......

他盯着瘦骨嶙峋的那人,眼神幽暗。

“青玄。”谢三嘴唇嗡动,几乎没有发出声音。

“公子?”离他两步远的青玄却在第一时间发现了他的召唤,走到谢三身边轻声询问。

谢三便道:“着重打听一下此人的情况,若是必要也可以搭手帮他一下,务必要把他拉拢到。”他说的,正是那瘦骨嶙峋的书生。

看样子,也是家中困苦,怕是没有什么余力供他读书,若是能为我用,想必是愿意的。谢三想着,眼神却又去看苏雨去了。